中外學者熱談東亞北美間生物入侵
中外學者熱談東亞北美間生物入侵
豚草對不少中國人來講并不陌生。不僅許多生物專家認識,就是許多平民百姓對它也十分熟悉,因為一到花粉季節,不少人就會對它的花粉產生過敏,嚴重者影響呼吸系統,甚至有人因此而死亡。這樣的例子在遼寧等省就曾發生過。然而需要告訴您的是,這種帶闊葉的名叫豚草的植物,并不是我們中國的特產,而是三四十年前從北美流入中國的。對于這種現象,專家稱之為外來生物入侵。在由中科院植物所和美國地質調查局等單位共同主辦的“北京外來入侵物種學術研討會”上,來自中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菲律賓、荷蘭等國的80多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這一問題。
據中科院植物所
中國曾受到過北美物種的侵害,同樣北美也曾受到過中國物種的侵害。比如一種名叫葛藤的攀緣植物,17到18世紀被引入日本,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作為一種恢復植被、保持水土的植物又被引入北美。但葛藤在北美卻“闖”下大禍:它的生長速度、遮蓋其他植物的速度非常快,致使很多植被死亡。
專家指出,東南亞和北美地區由于處于北半球相似的緯度上,造成兩個區域氣候條件、環境條件的高度相似性,而這種相似的環境就形成了極為相似的生態系統類型。一個區域的物種在另一個地區很容易找到其適宜生存的環境。隨著經濟發展和運輸、旅游的增加,生物物種的遷移會更加頻繁。在這種情況下,各國協作起來,探討外來物種的引入過程和引入后對環境、經濟、人類健康和社會的影響就成當務之急。
摘自《科技日報》2004.6.12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