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打生態(tài)園林“翻身戰(zhàn)” 城區(qū)告別灰黑色
在云岡峪搞綠化,必須重視后期養(yǎng)護。圖為管護人員在澆水。本報記者 劉存瑞 通訊員谷盛明攝
主色調“由黑變綠”?
見縫插綠 城區(qū)告別灰黑色
記者驅車下了高速公路出口,竟然找不到進入大同市區(qū)的路了。僅僅一年時間未進大同城,大同變“陌生”了:這里街道變寬了,變整潔了,變漂亮了。
大同的變化讓人感覺最明顯的是由黑變綠。具體表現(xiàn)為:過去隨處可見的遍布大街小巷的臟、亂、臭的建筑物、垃圾場、污水溝,現(xiàn)在已被綠樹、綠草、鮮花所取代。能栽樹的地方栽上了樹,能種花的地方種上了花,能植草坪的地方植上了草坪。推倒的違章建筑變成了街心花園,居民小區(qū)變成了園林化小區(qū),單位庭院變成了園林化庭園。
大同市園林局生產(chǎn)科科長張建賓告訴記者,讓人“陌生”的變化,緣于去年以來大同大搞城市生態(tài)綠化的效果。2008年大同市區(qū)新增綠化面積310萬平方米,截至今年10月底又新增300萬平方米。全市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達到了33.61%、26.82%和5.5平方米,其中綠化覆蓋率比2007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近兩年中,大同用于城市綠化的投資達8億元。
10月29日,正趕上新建的大同智家堡公園對外開放,記者隨著熙熙攘攘的市民來到這里,看到的是一座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的大型城市森林公園。張建賓告訴記者,智家堡公園的定位是具有生態(tài)恢復示范效果的城市森林公園,公園的西側原為工業(yè)用地,東側為垃圾場。今年3月20日開工,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建成了現(xiàn)在的規(guī)模,總投資7500萬元。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大同市原來僅有3個小公園,總面積加起來不足智家堡公園的四分之一。
現(xiàn)在,開車來大同的人一下高速,就將駛入林帶寬闊的御河西路,在綠色層層圍護下進入市區(qū)。沿途可以看到松柏林立,綠草茵茵,巍峨的大同古城墻時隱時現(xiàn),景色十分迷人。大同市新聞辦副主任白玉龍告訴記者,這是一條全長15公里的公路,路兩邊的綠化帶建了15公里,南北兩側林帶寬度分別為30米至100米,有油松、國槐等大喬木7萬株,山杏等小喬木8萬株,丁香等花灌木16萬多株,沙地柏等地面植被6萬多平方米,總綠化面積115萬平方米。
說起這兩年的城市綠化,張建賓用了八個字形容:規(guī)模浩大,氣勢恢宏。大同市提出了“春有綠、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青”的城市綠化思路,在綠化工作上大手筆、高水平、上檔次,在歷史上前所未有。如道路綠化,結合大規(guī)模的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做到修一條路,綠化一條路。2008年道路綠化,新增綠地面積189萬平方米,今年新修了長約100多公里的30條路,全部進行了綠化,新增綠地面積64萬平方米。還有公園、廣場、景點綠化,居民小區(qū)、單位庭園、工礦區(qū)綠化等等都納入了城市綠化規(guī)劃。
大同的今天,已呈現(xiàn)綠色,大同的明天,綠色將是主色調。在大同街頭采訪時,許多大同人告訴記者:因為有了更多的綠色,大同的天空已經(jīng)告別單調的灰黑色了。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