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設計能否“百年一遇”?
連日來,中國部分地區遭遇罕見暴雪,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暴雪過程整體已達60年一遇標準,局部地區突破百年一遇,目前雪情已趨結束。截至目前,根據各省報道的災情統計,共有41人因災死亡,百余萬人受災。面對災害,中國相關部門啟動應急機制,正強力應對,確保災區民眾生活正常。(11月13日中新網)
因為有了“百年一遇”,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關鎮龍鳳私立學校食堂房頂被壓塌,三名學生死亡;河南省開封縣新宇中學鋼架結構簡易餐棚在學生就餐時突然倒塌,造成1名學生死亡;河北邢臺市一座大型加油站被壓塌;陜西商洛市洛南縣干河農貿市場大棚坍塌……種種跡象表明,都是“百年一遇”的暴雪惹的禍,因為誰都沒有想到雪能下得這么大。
于是,我想到了南方“冰災”時脆弱的電網,因為初始設計時沒想到南方也能出現如此大的冰雪災害,所以當時損失慘重;汶川大地震中,6898間校舍倒塌,原因是校舍抗震能力小于8級,無數花季雨季的孩子匆匆而去;還有最近曝光的 “樓倒倒”、“樓脆脆”、“樓糊糊”、“床脆脆”……為什么我們總是對大自然心存僥幸,為什么我們總是在初始設計時“缺斤短兩”,為什么我們的公共安全系數就不能 “百年一遇”?
筆者認為,之所以頻頻出現公共設施等“弱不禁風”的現狀,是人們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效率或高利潤、高政績造成的結果。君不見地方領導,無時無刻不再追求GDP的瘋長和地方財政收入的激增,在他們把關不嚴、審批松懈的狀態下,很多不合格的建筑、規劃和設計迅速得以實施;在他們追求跨越式、超常規發展的同時,一批“豆腐渣”工程呼之而出。除此以外,還有人趁機“揩油”,讓本來“料”就不多的工程“雪上加霜”。
我們習慣了得過且過,更習慣了“把難題留給后人”,所以才出現了彼時熱火朝天、此時灰頭土臉的尷尬場面。因此,要想讓南方冰災、汶川地震、華北雪災等事件不再重來,執政者該痛定思痛了,要對公共建筑設計來個周全設計,要讓經過我們手的建筑工程在后世不再像溫室里的花朵。
亡羊補牢猶未晚,無為者該醒醒了!筆者認為,應該盡快完善公共建筑安全設計規范,多方面提高安全設計系數,尤其是不要圖一時之快而忽視了“安全”這個核心命題。無論到何時,公眾安全都是大于天的,地位永遠都高于官員的政績和企業的錢袋。安全設計“百年一遇”、“千年一遇”何妨?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