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城市綠地養護管理六議
城市綠地體現了城市與自然的和諧,能減輕環境污染,減弱自然災害,提升城市生態景觀,維持和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在蘇南現代化城市的建設中,土地、資源、環境始終面臨著考驗與挑戰,這里筆者就努力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提高城市綠化建設和養護管理水平談談自己的見解。
完善綠地系統
城市綠化建設不只是利用城市的廢閑地貼貼補補,為城市做門面作裝潢,而是必須堅持以生態學原理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以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為前提,因地制宜地規劃建設布局均衡、結構合理、功能齊全、系統完整的城市綠地體系。要從宏觀上提升城市的整體環境質量,為城市綠地的穩定發展、園林植物的正常生長奠定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
適地適樹
以植物生態學、景觀生態學為依據,遵循植被地帶性原則,適地適樹,選擇園林植物,構建以喬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相結合,樹種多樣,植物群落多樣的城市綠地生態系統,促使城市綠地系統內的植物與城市自然、地理等環境因子相聯系,并融合成統一體。從而提高園林植物的生命力,使其茁壯生長,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綠地園林植物的綜合功能。
精心設計施工
江南城鄉,河湖密布,水網交織。建設綠地盡可能把周邊的自然水系引入,構建陸地、水域融為一體的綠地景觀,節約飲用水資源。綠地內外水系的溝通,有利于促進水流的循環,改善水系的整體水質。另外,城市綠地應盡可能利用中水、雨水等水資源進行灌溉。
在綠化設計和施工建設中,要正確選擇樹種,合理確定苗木規格和種植密度,既注重綠地的早期景觀,又兼顧遠期園林植物群落的持續生長和城市綠地生態效益。保證景觀功能的持久發揮,為城市綠化養護管理創造調整和發展的空間。
合理管理
園林植物群落形成和演替的動力是自然選育和人工選育。自然選育的規則是優勝劣汰,人工選育的實質是落實科學的養護管理措施。從園林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出發,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環境資源,充分發揮園林植物的生態適應性,又要適時調節植物與環境的關系,促使園林植物正常生長;既要滿足園林植物個體生長發育的需求,又要遵循植物群落演替規律,促使園林植物群落進展演替,健康發展。
此外,在城市綠地建設初期,難免由于樹種選擇不慎,種植密度過高,空間布局不盡合理等原因,影響城市綠地園林植物的持續正常生長和景觀功能的持久發揮。凡此種種,都說明綠化養護,不僅僅是對園林植物采取澆水、修剪等措施,而是要對城市綠地進行合理的適時的植被更新和布局調整。
落實養護措施
城市綠化養護管理必須通過對養護管理企業人員隊伍、機械設備等軟硬件進行嚴格預審。進入市場要實行公開、公正的招標、投標活動,促使企業公平競爭,從制度上保證養護企業人員素質和綠化養護管理水平的提高,并通過制定綠化養護管理技術規范、規程,制定科學的切合實際的年周期養護管理措施,開展對中標單位新老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和業務考核;對企業承包的城市綠地養護管理狀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考評,促使園林從業人員努力學習業務技術,相互交流工作體會,不斷適應城市綠化養護管理水平日益提高的業務技術要求。
建立量化考核指標
盡管目前園林綠化部門對城市綠地養護管理進行著較有效的檢查考核,但大多缺乏嚴密的量化指標。這種考核形式不利于城市綠地養護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提高城市綠化養護管理水平,一方面要積極引進操作熟練的業務技術骨干,鼓勵園林綠化部門科技人員在綠化管理崗位上發揮核心作用;另一方面,在短時間內制定“城市綠化養護管理量化考核指標”,通過量化考核,加深從業人員對城市綠化養護實質的理解,提高他們科學管理城市綠地的能力,從整體上提升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
城市綠化養護管理量化考核指標應包含“生態指標”和“景觀指標”兩部分內容。
“生態指標”包括枝條年生長量,葉片大小、厚度、色澤,葉面積指數,冠幅、樹高、胸徑和干徑的測定,以及枝條、芽眼充實飽滿程度,根系生長狀況的觀察、測定等養護管理效果及節能措施的考核。
“景觀指標”包括開花率、結實率;花朵大小的測定、花期持續時間的記錄;落葉樹萌芽、落葉期的觀察記錄;色葉樹葉片變色時期、變色持續時間、落葉時間等的記錄;園林植物抗逆能力及病蟲危害的觀察記錄等。這些指標,衡量著園林植物的生長、發育狀況,是養護管理水平高與低的直接反應。
江蘇常熟古建園林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王正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