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 低碳別搞花架子
2010-04-09 18:23:24 作者:武衛政 來源:人民日報 瀏覽次數:
時下,低碳在某些人眼中成了個筐,什么都要往里裝。一個爛尾樓搖身一變,就成了低碳建筑,每平方米售價8萬;一座大樓號稱低碳,卻花掉三四千萬:標榜采用新風系統、外墻保溫、垃圾處理系統等低碳技術的住宅樓,看上去很美,運轉維護費用奇高;一些城市不顧資源稟賦,簡單地認為建設低碳城市就是多搞幾個新能源項目,急著打造低碳園區、再生能源經濟區;一些企業覺得只要貼個低碳標簽就能賺錢,想方設法跑馬圈地。凡此種種,把本來需要科學規劃、系統安排的低碳經濟弄成了只顧吸引眼球的花架子。
發展低碳經濟是世界潮流,中國必須及時跟進,盡早布局。但是應該認識到,即便是在2003年最早提出低碳經濟的英國,也是瞄著到2050年“創建低碳經濟”。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點是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國的許多地方提出建設低碳城市和低碳鄉村,那得扎扎實實地打基礎,一步一步往前走,不可能立竿見影。在此進程中,政府可以鼓勵城鄉居民從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做起,踐行低碳理念,卻不可以為了追求政績而制造一堆“昂貴的盆景”,更不能縱容那些打著低碳旗號謀取一己之利的行為。
還應該意識到,西方發達國家高談低碳經濟,已經解決了本土的水、氣、垃圾等污染問題,他們關注的是氣候變化能不能讓自己過度消耗資源、能源的好日子持續下去。中國認同低碳經濟,還沒有擺脫傳統的發展方式,面臨生態環境質量局部好轉、總體下降的嚴峻形勢,人們更加關注能不能呼吸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發展階段不同,國情不同,決定中國走低碳之路既要注重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也要挖掘工業、建筑和交通領域的節能潛力,還要著力解決危害人們健康、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
低碳,就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研究表明,減排1噸二氧化硫,可以帶動38噸二氧化碳減排;減排1噸一氧化二氮,相當于減排298噸二氧化碳。中國在“十一五”期間進行的以二氧化硫為主的污染物減排,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減排有明顯的協同作用。如果“十二五”期間再增加對氮氧化物的總量控制,中國的污染物減排對低碳經濟的貢獻會更大。
因此,實現低碳目標,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貪大求洋。評價一個地方建設低碳城市、低碳鄉村的實踐,不但要看書記、市長怎么說,標語口號怎么寫,規劃藍圖怎么做,示范項目靚不靚,還要看污水處理得怎么樣,空氣質量好不好,城鄉垃圾多不多。若是廣大群眾對環境狀況還有很多怨言,低碳的花架子搞得再好,也是偽低碳。
發展低碳經濟是世界潮流,中國必須及時跟進,盡早布局。但是應該認識到,即便是在2003年最早提出低碳經濟的英國,也是瞄著到2050年“創建低碳經濟”。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點是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國的許多地方提出建設低碳城市和低碳鄉村,那得扎扎實實地打基礎,一步一步往前走,不可能立竿見影。在此進程中,政府可以鼓勵城鄉居民從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做起,踐行低碳理念,卻不可以為了追求政績而制造一堆“昂貴的盆景”,更不能縱容那些打著低碳旗號謀取一己之利的行為。
還應該意識到,西方發達國家高談低碳經濟,已經解決了本土的水、氣、垃圾等污染問題,他們關注的是氣候變化能不能讓自己過度消耗資源、能源的好日子持續下去。中國認同低碳經濟,還沒有擺脫傳統的發展方式,面臨生態環境質量局部好轉、總體下降的嚴峻形勢,人們更加關注能不能呼吸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發展階段不同,國情不同,決定中國走低碳之路既要注重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也要挖掘工業、建筑和交通領域的節能潛力,還要著力解決危害人們健康、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
低碳,就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研究表明,減排1噸二氧化硫,可以帶動38噸二氧化碳減排;減排1噸一氧化二氮,相當于減排298噸二氧化碳。中國在“十一五”期間進行的以二氧化硫為主的污染物減排,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減排有明顯的協同作用。如果“十二五”期間再增加對氮氧化物的總量控制,中國的污染物減排對低碳經濟的貢獻會更大。
因此,實現低碳目標,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貪大求洋。評價一個地方建設低碳城市、低碳鄉村的實踐,不但要看書記、市長怎么說,標語口號怎么寫,規劃藍圖怎么做,示范項目靚不靚,還要看污水處理得怎么樣,空氣質量好不好,城鄉垃圾多不多。若是廣大群眾對環境狀況還有很多怨言,低碳的花架子搞得再好,也是偽低碳。
編輯:justin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