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萍:國學造園?打造中國傳統園林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1月13日第三屆園冶高峰論壇之首屆國學造園主題論壇于新大都飯店召開,西安市市容園林局副局長、總工程師兼西安市古建園林設計研究院院長吳雪萍出席論壇并做了題為《國學造園·打造中國傳統園林--西安市豐慶公園總體設計》的主題發言。吳雪萍局長為我們解析了國學的內涵以及在園林行業迅速發展的今天,研究國學、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創造出具有中國傳統園林特色的新的園林景觀的重大意義。
以下為吳雪萍局長發言的主要內容:
一、國學與造園
1、國學概念的詮釋
近年來,"國學"一詞常常見諸于各種書籍、各類媒體,在日常生活中的出現頻率也越來越來高,國學研究也一掃曾被冷落的局面,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當前,國學熱已超越了學術研究范疇,成為一個引起各界廣泛關注的社會現象。
從起源發展看,國學初始的意思是國家設立的學校;其后起的意思,產生于我國近代西學東漸的文化轉型期,當時國學是針對西學而言的,后成為約定俗成的中國文化學術通稱。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而言,國學特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目前學術界較為認可的觀點,中國人言國學,廣義泛指中國固有的文化學術,其內容繁多,主要包括中國自古以來的多部經典多門藝術及多種思想體系。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主要文獻分類有經、史、子、集;核心思想為儒、釋、道三部分;主要支撐平臺是文、史、哲。其中儒家是傳統中國學術文化的主體,具有最重大最全面的影響。
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么無疑也包括了儒、釋、道、諸子百家、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是屬于國學范疇,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國學研究的內容,應該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學術的各個方面。
國學研究的意義,概括地說,就在于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學術,激勵愛國情操,凝聚民族團結,并溝通國際漢學研究,使中華文化光耀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國學在全球化和東西方文化交流大背景中具有無可替代的獨特地位和功能。國學有如中華民族的"國教",蘊含著中國特有的、對一系列人生終極問題和人性的看法。在當前背景下,提倡中國民族的身心健康和操行高尚的方法方式,正是國學研究的使命,努力把深奧的學問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也是國學的真精神。
2、國學與傳統文化的內涵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所謂國學就是我們的傳統之學,民族之學,涵蓋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從這樣的角度說,國學本身就是傳統文化的具體化,它是我們中國人原創的學問,是一個凝聚著無數先輩的智慧和心血,具有浩瀚文獻以及其他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載體的思想、學術體系。
展開來講,中國傳統文化,實際上就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保留在中華民族中間的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并不是兩個不相干也不是相互排斥對立的實體。"現代生活"即是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的具體轉變,但現代文化并不等同于西方文化,在建設現代社會文明的今天,更需要在吸收世界各國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之上,充分發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使其與時代特征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適應,弘揚優秀傳統,實現中國的持續昌盛。
3、 國學造園的解析
當前,我國園林行業的發展既面臨著重大機遇,也面臨著更嚴峻的考驗。對于園林設計師來說,要創作出更好的藝術作品,必須融貫中西、博采眾長、勇于創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新的眼光去重新審視、認真研究中國傳統園林,在挖掘、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創新,實現碰撞后的融合和吸收后的超越,從而更好的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創造出具有中國傳統園林特色的新的園林景觀。
中國傳統園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國學文化的一脈、一種藝術載體,它不僅客觀而又真實地反映了中國歷代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而且蘊含了儒、釋、道等哲學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詩、畫等傳統藝術的影響,凝聚著歷代文人和能工巧匠的勤勞與智慧。
中國傳統造園思想的形成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對世界園林藝術有著深刻的影響,它的許多設計理念和設計手法,非常值得我們認真分析研究,并從新的視角去理解和應用。例如與詩、書、畫相結合,追求意境的文化內涵;結合人的視覺規律所發展出來的小中見大、步移景換、對景、借景等設計手法;結合自然山水環境的挖池筑山布局方式等。尤其是對國學文化與園林藝術的完美融合,即對園林意境的營造,突出地抒發了中華民族對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環境的向往與熱愛,塑造出中國傳統園林的令人折服的藝術魅力。
因此,研究如何打造國學造園,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就是對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營造的研究。
二、中國傳統園林的意境借鑒
中國園林講究"三境",既生境、畫境和意境,首先創造自然美的"生境",再進一步通過藝術加工上升到形式美的"畫境",最后通過觸景生情達到理想美的"意境",進入三個境界互相滲透、情景交融的審美高潮。這也是在現代景觀設計創作當中具有現實意義的藝術創作原則。
1、生境
生境就是自然美和生活美的境界,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反映。園林的疊山理水,要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模山范水,取局部之境而非縮小。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源相通,全園生動而有意趣,達到"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目的。而從生態園林城市的角度理解,"生境"即是要符合生態要求、各種生態環境因子要各得其所,使人們具有良好的居住、工作、游息、交通的聚居環境。
2、畫境
畫境就是藝術美的境界,將詩情畫意作為園林設計思想的主流,使山、池、植物、房屋的設置布局,有開有合,相互穿插,以增加各景區聯系和風景的層次,達到移步換景的效果。而對于現代景觀設計,這個層次主要是解決城市的藝術美和環境美,就是要用藝術家的審美品位、藝術的構圖營造城市,創造藝術美境界,為人們提供一個如畫的城市空間。
3、意境
意境即浪漫主義的理想美的境界,是我國千余年來園林設計名師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國園林具有世界影響的內在魅力。意境實質上是寄托著情感、觀念和哲理的一種理想審美境界,通過對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煉,賦予景象以某種精神情感的寄托,使觀賞者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產生共鳴,激發聯想,感悟到景象所蘊藏的情感、哲理,從而獲得精神上的超脫與自由,享受到審美的愉悅。
情景交融是"情"與"景"的互相發現,互相激發。而情景交融要上升為意境就要求欣賞者的"情"與園林的"景"互相升華,使園林的景也帶上了欣賞者的情感,產生了令人感動的意境。在這樣的園林中,欣賞者在純粹的精神活動中獲得自由的存在;從而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這種意境往往以構景、命名、楹聯、題額和花木等來表達。
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生態園林城市的意境就是充分尊重自然、歷史和當地文化,體現中國特色的城市理想美,打造能增加城市的凝聚力、提升人們對城市的認同感的獨特的、浪漫的理想城市環境。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郭麗文:20年磨一劍 守望中國傳統園林
在寒冷的冬季,郭麗文先生的工作室卻是溫暖如春,滿屋子都是書籍和他自己創作的山水畫,如果不是交談,會讓人以為他是位畫家或者是位學者;在他把中國傳統園林的知識娓娓道來之時,才領略到他更是位造園藝術家。【詳細】
吳雪萍女士“插花藝術漫談”講座圓滿落幕
9月12日下午,北京國家圖書館學津堂座無虛席。由西安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亞洲園林協會女風景園林師分會名譽副會長、陜西省花卉協會名譽副會長、陜西省插花花藝大師、建設部園林專家庫成員吳雪萍女士主講的花藝·花事——插花藝術系列講座吸引了北京城插花愛好者們的到來。【詳細】
青島國學公園十月完工 六主題園景觀已成形
6月17日,記者了解到,位于正陽路的國學公園已經完成總工程量的90%以上,計劃今年的十月底之前,將全面完工。作為全國首家以國學為主題的公園,項目建成后將免費對市民開放。目前來看,國學公園里的古建筑已經開始裝修,6個主題景觀園已經成形,國學文化的氛圍也通過浮雕、主題雕塑等形式慢慢呈現出來。【詳細】
真正的傳承就是創造 第二屆"國學造園"論壇成功召開
2013年5月19日,作為“第九屆園博會風景園林師國際論壇”主要的專業活動之一的第二屆國學造園主題論壇在北京豐臺區大成路九號會議中心召開。本屆論壇由夏巖園林文化藝術集團主辦,北京市園林學會、北京市園林施工企業協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