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旅游 點滴做起(文明出境游大討論)
編者按:在國際航班爭奪行李架空位、在埃及神廟涂鴉“到此一游”、在盧浮宮水池泡腳……中國游客的這些不文明行為在媒體聚光燈下顯得格外刺眼。近年來,我國出境游快速發展,但部分游客表現出的不文明行為卻讓人側目,有損國格、有悖公德、有礙觀瞻、有害健康。為此,本報開辟“文明出境游大討論”欄目,以期通過一場大討論,集思廣益,尋求共識,引導公民強化出境旅游文明意識,提升文明旅游素質。
旅游中的不文明,其實都來自于生活中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十字路口眾人成群結隊地闖紅燈、半開的車窗里隨手扔出塑料袋和煙盒、博物館里旁若無人地大聲喧嘩……
因此,培育旅游文明的關鍵,是要形成每一個公民的行為自覺。想要文明出游,不妨經常反躬自省:“我應該如何?”
事實上,出境旅游中的文明,不在于是否能講一口流利的外語,或者衣著光鮮、知識淵博,而在于是否能夠掌握足夠多的細節,從細節中獲得和世界對話的技巧。
文明有哪些細節?為了回答游客們的這個疑問,中青旅遨游網最近編撰了《文明旅游實用攻略66條》。這份攻略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在網絡上面向游客征集的,可以說是中國游客集體智慧的體現。
有些細節比較容易理解:不要亂寫“到此一游”、使用公廁不要太久、給當地人拍照先征求同意……還有一些細節,可能有些少見:在印度應盡量避免以左手和他人接觸,因為當地人們習慣左手處理不潔之物,右手用來抓飯;在西班牙,女同胞上街最好記得戴耳環;在德國,千萬不要用“打響指”的方式招呼任何人,德國人認為響指是用來招呼狗的……
對于出境游客來說,了解這些通用規則和特殊的風俗禁忌是十分必要的。因為,一個受尊敬的旅行者,應當做到入境隨俗,保持基本的禮貌和行為,對自然和歷史懷有敬畏之心,尊重文化差異。
這樣說來,想要做一個文明的旅游者,其實也不算太難。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在博物館和劇場不大聲喧嘩;在不文明現象面前挺身而出、直言相勸,當好文明的維護者;在旅行之前多做一點功課,了解不同地方的風俗禁忌……從生活中的點滴出發,才能做一個文明的傳承者。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觀點:黑名單制能否激發游客恥感
有些“狠”制度其實是“壞”游客逼出來的。“黑名單”制度旨在“事前威懾,事后懲戒”,但我更愿意看到黑名單制能激發游客的“恥感”,幫助游客自覺提升旅游觀。【詳細】
2014年第2季度旅游景區大調研
與2014年第1季度相比,2014年第2季度景區行業的景氣指數上揚,景區企業對當季行業的預期以及企業自身發展狀況的判斷較上季度都有所提升,各項經營指標中,營業成本、預訂人數、接待人數和固定資產投資指標出現大幅波動,其他指標整體趨于穩定。【詳細】
四川;九寨溝入選中國十大生態旅游區
近日,在生態文明與旅游可持續發展主題論壇會上,由財新傳媒聯合攜程網、途牛網、《私家地理》等8家國內外知名網絡媒體發起“全球十大生態旅游目的地”和“中國十大生態旅游景區”評選活動中,西部知名景區九寨溝,梵凈山成功入選中國十大生態景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