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祖華:設計師的自我救贖
今天我們講的項目是鴻坤林語墅的項目,這個項目在西紅門這邊,開發商是鴻圖偉業,我們做的設計,施工單位也不容易,兩家這么優秀的施工單位做這個項目。這樣的類型就是比較傳統的,這個沒有什么可說的。這是兩萬三千平方米的范圍。鴻坤是2001年起步的,希望通過我們的經驗,快速跟一線以景觀為主的公司掰手腕,所以給了我們鴻語墅的項目。我們拿到這個項目有一個設計推導的過程,但是在這里面我想再說一個我們的話題,關于模塊化設計。
林語墅設計融合高爾夫、河谷、花海、花徑、淺灘、密林等元素,打造變化多樣的高端樣板景觀
開發商是非常愿意做模塊化設計,包括很多開發商找過我們,幫我們做模塊。施工單位也愿意做模塊化,但是設計公司需要做模塊化嗎?很多人勸我?你公司不做模塊化是不行的,但是我們沒有精力做這個事。
我們做項目的時候,如何做?如果按模塊設計做的話,應該問開發商一個問題,你喜歡龍湖的,還是喜歡恒大的,還是喜歡珠江的?這個不應該我們問他們,是應該我們告訴他們,這個項目應該做成什么樣的。但是我們拿模塊做,還是重新設計?我們把所有的東西推倒重來,每個項目都重來一遍。比如說我們做軸線型的,場地的關系,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第四輪,一直做下去。我們在這個項目的話語權很大,推一個東西的話很有可能通過,我們表達能力也很好,不會過不去,但是我們自己不能放過自己,作為設計要把相當合理的東西給甲方。因為他們希望我們提供的是這個設計,所以我給他們這種結果。
設計里面包括很多東西,我們的方案過程里面,給大家一個很好的答案,我們好像做不了模塊化設計,10年來,我們一直想在公司推這件事,但是推不動。我給大家交流一下。
第二個現在我們做設計的時候,有的時候分離的特別厲害,包括建筑分離的更厲害,有的時候建筑和設計是分離的。我們把設計做好,剩下的就是施工。我們在設計過程當中,因為有一些東西變化的話,設計是不完整的設計,所以我們落地性很差,畫出來的非常好,落地以后什么都不一樣,就是在這個過程里面出現失誤了。
很多人把設計行業分的太清晰了,方案設計師、遠景設計師等,拆的太分了,其實這些工作就是一個人干的。我們公司要求的是全過程設計,把設計一直帶到底,這是我們的一個過程。
碰到強硬的施工單位,調整力度就更大了。我們自己行業本身設計師的工作是三分設計七分施工。把后期調整全部放下了,你自然才占三分之一。我們要求全案設計,施工配合做監督,我們監督他是不是按圖紙做。沒有一個公司能做到100%沒有失誤,發現問題就去調整,這是我們要求的不同的方式。
我們拿到方案,方案的優化、工程圖紙的優化、標高點的控制、草地的尺寸,這個方案和里面的這些地形的變化也很大。其實是再設計的過程,結合很多工程人員,包括有一些改善。我們再通過工地嚴格的控制,最后達到這種效果。特別是一些大型的場地,其實跟圖紙差距不大。包括水系的時候,我們畫圖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因為手繪的東西比較多,為了好看,水筆為了好看,就是畫一米500的圖,3米寬的水,兩個水放一起,肯定會稍微調開點。如果一個人描完圖直接上,最后做出來不知道什么樣呢?
編輯:w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