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態系統休養生息
2014-01-23 11:57:32 來源:中國環境報 瀏覽次數:
推進生態系統的休養生息,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對自然規律的深刻把握,體現了由點到面、由面到體、逐步深化的改革思路。
立足當下,讓生態系統休養生息迫在眉睫。
30多年的快速發展,在極大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時,也付出了高昂的生態代價。一些生態問題開始顯現,并且呈現出系統性、全局性特點。
當前,我國大部分草原處于超載過牧狀態,九成天然草原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鹽堿化、石漠化現象嚴重。森林水源涵養能力下降,泥石流頻發。
天然濕地大面積萎縮甚至消亡。近30年來,長江流域消失的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多達96個,鄱陽湖、洞庭湖干旱幾成常態。
生物多樣性快速衰退。長江上游的金沙江干流魚類自然資源已瀕臨崩潰,岌岌可危;長江原有175種特有物種,現在能找到的不到一半;太湖洄游性魚類幾乎絕跡。
一些河湖基本喪失自凈能力,水體富營養化嚴重;地下水污染形勢嚴峻,部分地區土壤污染嚴重,環境污染事件時有發生,霧霾頻頻來襲、食品重金屬超標等,嚴重危害群眾身體健康。
生態系統已不堪重負,讓生態系統休養生息刻不容緩。
未來,中國還要發展、GDP還要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還要提高,這會繼續給資源環境帶來壓力。而我們又不能像當年發達國家那樣向國外掠奪資源、輸出污染,必須立足自身,把資源環境問題解決好。
破除資源環境瓶頸制約,為未來發展打基礎,需要讓生態系統休養生息。休養生息,不是縛手縛腳,一步不動,而是一個察勢、蓄勢、揚勢的過程。要以休養生息的“高壓線”,倒逼經濟轉型發展,對粗放型增長方式形成強大壓力,促進發展觀念的轉變、發展模式的創新和發展質量的提高。
增強資源環境承載力,為未來發展留空間,需要讓生態系統休養生息。承載力的大小,決定了一個國家發展空間的大小。休養生息,從現階段來講,就是要讓生態系統得以恢復,由失衡走向平衡,治病祛病,進入良性循環;從長遠來講,就是要增強自然系統自我循環和凈化能力,強身健體,提高其生態服務功能。
讓生態系統休養生息,需要準確把握其內涵特點,遵循規律、循序漸進
讓生態系統休養生息,一定要堅持整體性。
中國有句諺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形象地描述了一個簡單的生態系統。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