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社論:去往城市,來談鄉愁
不管你的鄉愁是粉墻黛瓦,還是斷壁殘垣,是家人團聚,還是孤老病患,春節總會結束,新年已經開始,城市歡迎你。不管你用怎樣的情緒和文字來談鄉愁,本質上,你在談城市化。在這個問題上,解決問題還是得靠社會科學。
只要你承認提高生活水平是人類的普遍追求,只要你承認制造業和服務業的比重越來越高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必須,只要你承認在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發展制造業和服務業有利于提高生產率和競爭力,那么,城市化和經濟活動向大城市、都市圈的集聚就是規律。為此,請讓我們去往城市,來談鄉愁。
去往城市,來談鄉愁。這意味著,在根本上,要發展農村,首先要靠可持續的、有就業的城市發展來不斷創造就業并提高收入,不斷地讓能夠并且愿意在城市中就業的農民最終擺脫土地,然后讓在農村從事農業和旅游業的人擁有越來越多的人均資源(包括土地)。同時,在今天的農村,隨著人口的減少,如果當地政府沒有引進污染工業,如果對于垃圾的集中和無害化處理做得好一些,那么,這樣的農村生態環境就變得更好了,山更青了,水更綠了,一些小動物又回來了。
去往城市,來談鄉愁。這意味著,今天在中國出現的一些現象,是必然與城市化相伴生的,它是發展的代價,是每一個已經完成城市化進程的發達國家曾經經歷的。除了一部分古村鎮在發展旅游中獲得新生之外,大量村莊逐漸消失,一些老宅走向凋敝。人們在去往城市的同時,擺脫了農村鄰里的絮絮叨叨和對個人生活的“監控”,但也同時擺脫了熟人社會里的溫情脈脈。進城的人們會被處處講規則的陌生社會激發出鄉愁,甚至把回鄉的綠皮車幻想成溫情的鄉村,而把高鐵里的整潔和安靜當作冷漠的城市。但請不要忘記,我們仍然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坐得起高鐵,能夠在車廂里保持整潔和安靜,并且進一步把這樣的文明帶到國外去。
去往城市,來談鄉愁。這意味著,今天在農村出現的另一些問題,不是城市化的錯,而是我們的制度沒有跟上城市化的需要。比如,中國有6100萬在農村的留守兒童,這不是城市化的問題,這是因為城市沒有給常住人口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再比如,農村有大約5000萬留守老人和1000多萬留守婦女,如果不是因為地區之間和城鄉之間還存在著社會保障體系的分割,如果不是因為農村的土地制度還未能允許農民以合理的價格放棄土地,那么,不會有如此多的老人和婦女愿意與他們的兒子和丈夫天各一方??傊?,如果不是人們總是以限制勞動力自由流動的政策來回避問題,那么就不會出現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獨有的尷尬。換句話說,在其他國家的城市化進程中沒有出現的問題,卻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出現了,那么,這就不是城市化的錯,而是制度的錯。
去往城市,來談鄉愁。這意味著,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持續的發展必然對技能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城市就不用說了,農業的規模化經營和現代農業科技也越來越需要技術和管理的知識。在談鄉愁的人們,如果你是博士,收入還不如小學文化的鄰居二狗,你要知道,在談讀書是否有回報的時候,應該談博士畢業之后的收入平均來看是不是還不如小學畢業生。你要知道除了二狗開企業致富了,同樣小學文化的翠花和鐵蛋就沒那么好運氣了。反過來,你要知道,不少讀過碩士和博士的瓜娃子和大妹子已經改名Kelly和Jenny,成為白領和金領了。中國遠遠沒有到擔心知識無用的時候,要擔心就擔心那些在國內讀了碩士和博士的“土鱉”們越來越不愿意當教師和醫生了,從事這些職業的農村娃們雖然跳出了“農門”,收入卻與他們給社會做的貢獻不符,回家都不好意思見人,這不怪城市化,要怪就怪決定教師和醫生待遇的制度。
讓我們去往城市,來談鄉愁。這意味著,無論在學理的層面,還是在實踐的層面,任何有關城市化的種種評論,以及由這些評論引申出的政策建議和宏大戰略,都逃不過三個追問:第一,如何提高農民的收入?第二,如何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第三,如何可持續?
一個政策主張,必須在理論邏輯上是自洽的。更具體地來說,小農經濟的主張必須同時提供可行的方案來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并且在財政上可持續。否則,小農經濟必然走向終結,而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的潮流必定是不可阻擋的。對于仍然留戀傳統落后的小農經濟的人們,不妨問問正在努力擺脫小農經濟而去往城市的人們,他們會告訴你,他們努力離開的家鄉并不是旁觀者的田園牧歌。
一個政策主張,必須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如果仍然有人認為小農經濟可以保證糧食安全,那么,不妨先看看數據,數據會告訴你,當前中國的農業產出主要取決于耕種面積,而不是農業人口。換句話說,農民進城,并不會危害農業生產,相反,如果農民進城可以減少農村住宅用地,增加農業用地,反而有利于農業生產。真正危害農業生產的是,人進城了,地卻荒了,但這不能怪進城的人,只能怪土地制度和法律環境沒有跟上,資本下鄉搞規模經營還被視為古代的土地兼并,而事實上,如果以城市有就業和社會保障為前提,農村的土地規模經營不會增加農業社會的無業流民。
一個政策主張,還必須是公正的。這意味著,提出政策主張的人,必須學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張小農經濟的,且不說增加農業人口并不相應增加農業產出,就算是小農經濟真的有利于增加農業產出,你愿意因此而呆在農村嗎?如果你的父母兄弟是農民,你愿意他們為了糧食安全而終身從事小農經濟,僅僅因為他們生下來的時候是農民嗎?類似的,主張農民就地城鎮化的,主張大城市要減少人口的,也請設身處地地想一想,為什么你自己呆在大城市。
社會科學大量的研究告訴我們,農民是理性的??傮w上來說,理性的人做出的選擇是趨利避害的。至于少數事后看來更壞的結果,比如有農民用土地使用權抵押來的錢做生意,結果虧了,其實那只是市場經濟里存在的風險。面對作為資源配置決定性力量的市場,政府只能更好地制定有利于人們趨利避害的制度,卻不能為了防止萬分之一的人做出不利于他們的選擇,而在政策上剝奪所有人做出有利選擇的權利。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特色小鎮建設:三大問題及應對之策
自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以來,形勢喜人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苗頭和認識偏差,這需要我們及時理清和調整。當前,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存在三大問題:以招商引【詳細】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