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耀如院士答網友三問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此前,中國風景園林網編輯部記者對國際著名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進行了采訪《盧耀如院士:城市水危機治理需區域協作、六水共治》。原文鏈接
文章登出后,引起了網友的稱贊和更深層思考,紛紛向編輯部打來電話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一系列問題。我們本著做負責任的媒體的態度,總結了網友提出的問題,二次向盧耀如院士請教。盧耀如院士在經過嚴謹的思考和分析后,特意為網友做出解答。以下為盧耀如院士答網友問原文:
對網友們提出有關“海綿城市”的一些問題,按照中國風景園林網編輯部的歸納,并希望予以書面答復。這是很重要的建議,在此回復三個方面的問題。
1.土地修復問題是否是現在社會急需解決的?農田土地污染、工業土地污染都是社會上很關注的問題,經濟發展和污染物排放之間怎樣尋求到一個階段性的相對平衡?
土地污染、水污染和大氣污染,這三者都是環境污染的重要內涵。應當說,這三者污染中,大氣污染讓人會感到呼吸壓抑、心情不暢,空氣灰污,感到的是大氣對人生活的破壞和禍害。但是,一陣大風刮過,或控制工業的不達標排放,就會很快又出現藍天。“APEC藍”讓人歡悅,也給了人們治理大氣污染的希望。
土壤污染嚴重的會使土壤變色,有臭味,但是多數不太嚴重的污染人們并沒有什么感覺。北京東方紅化工廠建設生產初期,污水排入一個地表小水庫,結果導致周圍土壤受到污染,臭味四溢。那時美國之音也都廣播了這個污染事件。經歷一段時間,這塊土地的污染臭名遠揚,老百姓都不敢買當地生產的蔬菜等農產品,但這附近一帶的居民,包括該化工廠的職工家屬又必須吃蔬菜等農產品,于是不少販賣蔬菜的攤販都聲明自己的蔬菜都是從遠處運來的。該地污染水土的事情,后經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的一個團隊采用生物方法進行了處理,把臭名遠揚的污水庫變成了花園般的水庫。但是周圍的土壤污染不是短時間內輕易可以完全修復好。
這個例子說明水污染是會變色、變臭、變質,失去水的純潔和作為生命之源的價值。許多河流受污染,有的成為五類、劣五類水,當然是不能飲用的,就更會造成缺水之難和污水之災。但是,地表水還是相對好處理一些。
地表水污染物和大氣污染物都會進入土壤,加重土壤的污染,進而也影響地下水的污染??梢哉f,地下水的污染又與土壤污染密切相關,而且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都是不容易處理的。污染物吸附在含水層介質中,是不易清除的。
我國土壤污染,有的是農業面源污染,牲畜家禽糞便污染是面源污染的一個主要因素。但是,過量使用化肥與農藥的污染的情況,要使之消除卻是很困難的。所以,污染的土地必然影響到農產品,不可能是綠色農產品。修復污染土地是人民的迫切要求,目前保護好耕地不受污染,已有污染的農田設法降低污染危害,這是迫切的,也是繁重的科學研究任務。消除這些嚴重土壤污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經濟發展和污染物排放之間不是絕對對立的,其中的關鍵在于科學管理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所起的治理作用??茖W技術的進步,就會使污染減少而又促進經濟發展。目前經濟發展與污染排放的嚴重對立,需要發展是硬道理,防治污染也是首要原則。這已不是發展初期人們的認識:“認為可以先發展,有了財力以后,就好治污染。”這種認識已過時。目前,中國已開始進入狠抓污染排放階段,封閉落后產能,發展新的生產技術,可使經濟發展事半功倍,獲得適當高中速發展及收到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的功效。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件建設融入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建設中,成為五位一體,現在應已進入了發展與排放開始平衡并且與污染日益減輕的階段。
編輯:zha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