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眼中的“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開放包容 合作共贏
“為21世紀的國際合作創造新模式”
——惠及沿線各國,助推世界發展
和“一帶一路”同樣“熱動博鰲”的,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3月29日,澳大利亞、丹麥宣布申請加入亞投行。至此,申請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的國家已增至42個。從2014年10月由中國倡議成立至今,這個全球國際性金融機構中的“后來者”已成為各國無法忽視的存在。
此情形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深感欣悅。2013年博鰲論壇上,他曾基于中心研究成果提出“亞洲基礎設施合作倡議”,并建議建立專門的多邊投融資平臺。今天,這個平臺已經成為吸引合作、凝聚力量的“強磁場”。
“亞洲的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關鍵還是要有實體經濟支撐。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就是一種努力,要用今天的資金換取實體經濟的未來。”曾培炎表示。
亞投行為何有如此魅力?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用“得道多助”點明原因。“亞投行對中國、其他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有利。中國擁有近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將其用于投資基建有利于中國擴大市場份額。發達國家也將從亞投行受益,因為它們最需要的就是世界經濟蓬勃發展帶來更大的市場。”
對“一帶一路”表現出更大熱情的,是眾多沿線國家。
2014年12月12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三家國際智庫,在土耳其主辦了“共建‘一帶一路’:歷史啟示與時代機遇”國際研討會。從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參會代表的積極反饋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看到了“一帶一路”的深厚根基:“沿線各國都愿意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統籌考慮各國共同利益,為國與國之間的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搭建公共平臺、創造有利條件。”
今天,已有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對“一帶一路”表達積極態度。“‘一帶一路’充分考慮了沿線國家利益,恪守大國外交互信、平等、友好的原則,自會贏得廣泛支持。”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認為。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指出,“一帶一路”肩負三重使命:探尋后危機時代全球經濟增長之道;實現全球化再平衡;開創21世紀地區合作新模式。“它強調共商、共建、共享,為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理念,創造新模式。”
“‘一帶一路’并不局限于經貿領域,而是文化、生態等全方位合作,搭起的是一座和平發展、文明對話的堅實橋梁。”廣東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認為。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