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長江城市群規劃五大熱點
熱點問題4
武漢能成“中三角”的“帶頭大哥”嗎?
長江中游城市群規劃獲批后,有學者提出,武漢應當發揮“龍頭”作用。如果沒有“龍頭”,可能會導致發展不聚焦、過于分散,從而影響城市群的形成和競爭力。
采訪中,魏后凱、劉勇等專家并不完全認同這種觀點。劉勇認為,合作也許比“爭龍頭”更重要。武漢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地位不可取代,但能否成為“龍頭”還要在合作發展中來看,還要靠實力匹配。
魏后凱不提議武漢成為“龍頭”。“整個長江經濟帶,只有一個龍頭,就是上海,這是大家公認的,也是有實力的。”
但魏后凱也十分看好武漢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中的重要功能和地位,他提出,長江中游城市群要建設成為世界級城市群,應該以武漢為主中心、長沙和南昌為副中心,共同打造多中心、復合型極核。
他同時支持把武漢建設為國家中心城市。“目前全國共有5個國家中心城市,分別為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和重慶。從全國戰略布局來看,整個中部地區沒有國家中心城市;從長江經濟帶建設來看,下游的上海、上游的重慶都是中心城市,武漢成為中心城市是有必要的。”魏后凱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在他曾做過的學術研究中,對長江中游城市群中的武漢、長沙、南昌進行了綜合經濟實力的相對評價,如果武漢得10分,長沙則得6.84分,南昌得4.83分。3個城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備選都沒問題,但武漢更優。
熱點問題5
競爭“第四極”,“中三角”的對手都有誰?
繼長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之后,誰能成為中國經濟的“第四極”?
多個地區曾經提出“爭當第四極”的目標。比如,2011年,國務院批復《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當時《重慶日報》就曾刊文稱成渝經濟區要打造中國經濟“第四極”。
“‘中三角’的競爭對手可能有成渝、山東半島、遼寧中南城市群等。但從發展情況看,‘中三角’成為‘第四極’的可能性最大。”劉勇表示。
而在魏后凱看來,其他可能的競爭對手,在面積、人口、經濟總量上,和長江中游城市群沒法比。“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設目標是‘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城市群’。我們預計,到2020年,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能夠發展成為世界級城市群,到2030年,長江中游城市群能進入這個行列,它們四個是一個級別的。”魏后凱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按2012年經濟總量計算,長江中游城市群比長三角低48%,比京津冀低10%,比珠三角只低2%,并且,長江中游城市群增長速度很快。
“按照現在增長趨勢預測,2015年,長江中游城市群經濟總量將超過珠三角,到2020年將超過京津冀都市圈,僅次于長三角。因此,有的學者提出,長江中游城市群不是爭‘第四極’,而應當是‘第三極’,或者‘第二極’。但我覺得不能這么看,不能光看經濟總量,應當看到,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水平還比較低,人均水平低,要趕上珠三角、京津冀,還是需要狠下一番功夫的。” 魏后凱說。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