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城鎮化劃定開發邊界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據了解,這是自黨的十八大報告重點提及生態文明建設內容后,中央全面專題部署生態文明建設的第一個文件,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高度進一步凸顯。
意見提出,國土空間開發格局進一步優化、資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和生態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確立四方面的目標,到2020年,使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大力推進綠色城鎮化
《意見》提出,大力推進綠色城鎮化。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宏觀布局,嚴格控制特大城市規模,增強中小城市承載能力,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尊重自然格局,依托現有山水脈絡、氣象條件等,合理布局城鎮各類空間,盡量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保護自然景觀,傳承歷史文化,提倡城鎮形態多樣性,保持特色風貌,防止“千城一面”。
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副主任李國祥指出,發展綠色城鎮化就是要秉持一種跟過去不同的城鎮建設理念。綠色城鎮化這個理念,不要把城市建設成為只有鋼筋水泥、道路這樣的地方,應該要有綠化,要有生態環境,要有青山綠水。它是跟過去那種城鎮化,只有城市基礎設施,房屋,是相對的。綠色城鎮化要宜居,要生態環境優美,讓人生活在里面,到處能看到青山綠水。當然具體的怎么建設,還需要各個地方進行探索。
綠色城鎮化須劃定開發邊界
《意見》還指出,科學確定城鎮開發強度,提高城鎮土地利用效率、建成區人口密度,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從嚴供給城市建設用地,推動城鎮化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嚴格新城、新區設立條件和程序。
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司長董祚繼指出,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有三重意義:一是促進城市轉型發展,提高城鎮化質量;二是有利于節約用地和保護耕地,是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重要舉措;三是通過劃定城市開發邊界,盡可能地把自然本底守住,把城市放在大自然當中,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董祚繼介紹,目前北京等14個城市開發邊界劃定試點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相關原則、方法已基本確定。下一步,要在認真總結的基礎上再擴大,爭取劃定全國600多個城市的開發邊界并嚴格管理。
董祚繼在介紹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工作推廣經驗時指出,一要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評價一個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確定適宜建設的上限,這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基礎;二要堅持節約優先。現在城市土地利用比較粗放,即使有潛力也得從緊劃定邊界;三要堅持保護優先。如果這個區域優質耕地比較集中,重要的生態功能區集中分布,這個區域的城市邊界就要劃得更嚴一點;四要優化城市空間開發格局。除了從嚴還要科學,通過邊界科學劃定促進城市科學發展;五要做好與現行規劃的銜接,照法定程序和權限對規劃作出調整,如果涉及調整原來的規劃,要依法定程序辦理。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生態文明建設應重視發揮碳匯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詳細】
“生態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綠色競爭力
因為受到污染,深圳灣曾飽受市民詬病。經過下大氣力治理,如今這里碧波重現,一度消失的黑臉琵鷺也回歸棲息,這片美麗的灣區成為深受市民游客喜愛的休閑健身之地。【詳細】
植物學大會落幕 用美麗植物照亮綠色未來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廣東深圳圓滿落下帷幕。會議舉辦7天以來,無論是主旨報告、公眾報告、衛星會議等學術活動,還是公益展覽、植物藝術畫展、實地參觀考察等公眾活動,不僅令各國科學家振奮不已,而且也讓公眾一起參與其中,共同“關心植物,關心未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