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力推動成渝城市群建設 書寫川渝合作新篇章
川渝聯動,實現產業市場流通等深度融合
“川渝兩地經濟發展的關聯度越來越大,融合也越來越深。”泰和泰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程守太說,在成渝動車上,每天都有幾個泰和泰律師事務所的工作人員往返于兩地。
在他看來,在這條鐵路上奔馳著的,是一列列拉動川渝經濟發展的“動力火車”。
一小時車程讓“兩兄弟”更親近
不僅僅是動車。去年9月,國務院發布《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將構建以重慶、成都為中心的“一主軸、放射狀”城際交通網絡,實現重慶、成都之間以及與周邊城市之間1-2小時通達。
“成渝城市群城鎮分布密集。以重慶和成都為中心,形成了沿交通通道、沿江河流域及向平原和盆地集中的放射狀城鎮結構體系。”重慶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勇告訴記者,成渝城市群每萬平方公里擁有城鎮94座,高于西部(25座)和全國(45座)平均水平。
“川渝兩地人文相近,資源稟賦相通,市場、產業的關聯度和互補性較強,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李勇說,尤其是成都和重慶之間的區域,在整個西部來看,都是城市最密集、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區域。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祝志勇認為,這么大的區域要“動”起來,不僅需要重慶與成都的帶動,還需要中間地帶的中小城市群作為紐帶,激活全域內所有的城市細胞,實現中間地帶城市群隆起。
李勇認為,從重慶五大功能區域戰略的探索實踐看,相關區域間的統籌協調和差異化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為成渝城市群今后的合作聯動打下了基礎。
共同打造商貿一體化
物理空間的拉近,讓川渝經貿往來更為頻繁。
在去年舉辦的第17屆渝洽會上,四川內江、廣安、達州、資陽等10個城市抱團來渝招商,共簽約項目210多個,總投資1600多億元。
市商委主任周克勤認為,成渝城市群今后將進一步打破區域性市場壁壘,促進雙方在商貿、流通領域的共贏,加快重慶大市場、大商貿、大流通的形成。下一步,雙方商務系統將聯合起來,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共同規劃、共同爭取國家政策、合作項目,真正實現聯動。
同時,與相鄰的達州市、廣安市、瀘州市、遂寧市、與接壤的內江隆昌、資陽安岳等合作,進一步發展區域性“邊貿”經濟。特別是農商、農超、企業對接,鼓勵兩地龍頭企業在廣安、達州、巴中等地深化合作,在潼南、南充、資陽、遂寧和攀西地區等建設農產品直供基地,共同構建糧食、蔬菜、肉制品、水產品、奶制品五大產品產銷鏈條。
此外,在會展經濟上雙方也應聯動發展,共同打造一些具有影響力的會展活動,兩省市可輪流辦、聯動辦,實現會展經濟的共贏。
打破壁壘構建同城思維
“‘城市群’概念,與傳統的、單純的‘城鎮化’,有著明顯的不同。”李勇說,“城市群”同樣是為了發展城市,但絕不是簡單的人口聚集,或者不顧周邊城市狀況的完全產業復制;“城市群”的建設,決然不是為了城市而城市,而是要為城鄉一體化的生態文明建設,鋪墊出必要的平臺,并為此戰略作出“城市作用農村”的服務。
“從這個意義上說,‘同城思維’必然成為‘成渝城市群’建設的重要內容。”李勇說,教育、醫療、交通、農業等等領域的同城同價,以及稅務份額、水電氣保障要素的川渝互通,或可逐步試行與推進。
“同城思維一定要打破省際行政壁壘,這已經成為未來中國市場經濟的絕對狀態。”李勇說,比如成都公交卡,在重慶同價適用,重慶的銀行卡,在成都取錢不需異地手續費等。
兩個細胞只有主動破除自己細胞壁,才有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融合—如果沒有產業、市場、流通等多方面的真正融合,合作只能紙上談兵。在李勇看來,隨著“成渝城市群工作備忘錄”的簽署,相隔300多公里的成渝兩座城市間,必然會聳立起中國西部規模最大的城市群落,并以此為軸,帶動更大范圍的城市經濟帶。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