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生態屢遭破壞 河北濕地如何“青春”永駐
保護意識淡薄,不合理開發,濕地生態系統屢遭人為破壞
除了水資源短缺造成了濕地數量、面積減少之外,一些人為因素造成的濕地被污染、占用的情況也給濕地保護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5月下旬,記者順著汪洋溝查看河流濕地的保護情況。在河道兩側,記者注意到,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被隨意傾倒的情況比較嚴重。在藁城區貫莊村,村民傾倒的生活垃圾已經堵滿了一半橋面,該村的養牛場緊鄰汪洋溝,牛糞便直接溢流到溝內。問及是否知道垃圾會污染濕地,一位正在傾倒垃圾的村民一臉茫然。
近海與海岸濕地遭到的人為破壞更為嚴重。在河北省某沿海縣城,一位水產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一些工業項目的落戶和一些基礎設施的修建,該地的海岸自然保有量下降嚴重:十多年前,該縣的海岸自然保有比例能達到50%,而現在已不足20%。
《2014河北省環境狀況公報》指出,全省七大水系水質總體為中度污染,近海與海岸濕地污染形勢嚴峻,未達到Ⅰ類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占全省海域面積的70%左右。由于水質污染,濕地的供給服務、調節服務、文化服務和支持服務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受到嚴重影響。
濕地生態系統屢屢遭到人為破壞,原因何在?
相關專家分析,河北省濕地資源豐富、保護較完整的區域也多是經濟欠發達地區。隨著人口增長和土地資源缺乏等社會壓力的增加,基于直接經濟利益的驅動,就忽視或弱化了濕地作為一種獨特生態系統的價值和功能,一些地方甚至把濕地當作一種后備土地資源,進行不合理開墾或轉為它用。專家指出,對濕地的生態功能和價值了解不夠、認識不深,也造成了人們普遍缺乏濕地保護意識的現狀。
加強部門協作,提高執法水平
“建立了濕地公園后,我們這兒的珍稀鳥類越來越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由5種增加到了7種,遷徙候鳥種類總數達到了180種。”沽源縣閃電河國家濕地公園負責人崔建軍告訴記者,3年來,該濕地公園水面新增500公頃,濕地植被恢復至600公頃。
河北省保護濕地的辦法主要以建立保護區、濕地公園等方式進行。得益于這些項目的推行,目前省內約有38%的濕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護。2013年,河北省濕地保護管理中心成立,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全省濕地保護工作。2014年,《河北省濕地保護規定》正式發布實施。
濕地保護涉及海洋、水務、國土、環保等多個部門,是一項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綜合性工作,有賴于相關部門的協調與合作。相關專家指出,雖說有了《河北省濕地保護規定》,但是,里面的條款不足以震懾破壞濕地行為。“比如,擅自占用、開墾、填埋、排干濕地或者改變濕地用途的,處以最高不超過3萬元的罰款,這對于圍海造地等動輒億元的投入來說,簡直是微乎其微。希望有關部門加大懲罰力度,打擊破壞濕地行為。”
“去年,國家正式開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各省也在積極探索建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機制,我們正在向省財政爭取每年安排一部分資金開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工作,待試點成熟后將向全省推廣。”省林業廳廳長王海洋說。
■他山之石
生態補償呵護濕地
蘇州市2010年出臺《關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意見》,將水源地和重要生態濕地列入生態補償重點,以直接承擔這些生態區域生態保護責任的鄉鎮政府、村委會及農戶為補償對象,2010年-2011年共安排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資金7000多萬元。2013年3月,該市又出臺《關于調整完善生態補償政策的意見》,對濕地村的生態補償采取分類、分檔的辦法,提高了生態補償標準。
武漢市2014年1月1日施行《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暫行辦法》,由市、區兩級財政每年出資1000萬元,對全市5個濕地自然保護區進行生態補償,因濕地保護需要導致生產經營活動受到限制的權益人,或水域、灘涂、林地等因遭受鳥類等野生動物取食而造成經濟損失的經營者都得到補償。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