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濕地銳減誰是禍害? 十年之內面積銳減兩成
誰是禍害
十年間記者走過很多濕地,而每一片濕地的消失總是有跡可循,幾乎宗宗是人為的破壞。
香巴拉線最有名的景點當屬群山環抱中的“香山水庫”——如今正式的名稱是“南馬場水庫”。水庫沒有溪水與河水作為水源,其水源就是華北天空的雨水。山谷濕地所依賴的水資源,就是上游各條山谷中流下的雨水和滲水。當初的香山水庫容量很小,總會有多余的流水順山谷而下,在嶙峋怪石中傳來潺潺流水聲;南馬場水庫容量加大數倍,加上水庫之下又建了三個大型水池攔截水流,可以供給下游的水兩年前開始減少。香巴拉線的驢友們以前繞過水庫之后,一路上有溪水相伴,如今只有堅硬的水泥路面。
山谷濕地原先有兩個淺淺的梯級池塘,作為灌溉之用。多年前居住在此的兩戶村民搬遷,他們留下的殘垣斷壁與廢棄的池塘,成為池鷺、白鷺、綠頭鴨的主要棲息地。6月21日,這兩個池塘中,一個已經干涸,一個只剩下不到一半的水量-這是十年中未曾發生過的。
這片濕地的消失已經不可逆轉。由于失去了重要的水源,連續的降雨也改變不了其枯干的現狀,對水權的占有是它消失的最根本原因。
當南馬場水庫成為周末游人眾多的景點的時候,下游所有濕地景觀幾乎消失殆盡。村民說,當時為了爭奪水庫施工權,還發生了一些糾紛。村民陳望(化名)居住在水庫下游,他曾經有一口井,井水清冽甘甜,夏天可以直接飲用,如今已經臨近枯干。村里有一座古拱橋,橋下的涓涓細流既不可見,更無可聞。
濕地的失去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必然。2012年,上海南匯東灘濕地被開發,引起民眾焦慮,呼吁立法保護逐漸萎縮與消失的濕地;而此前數年,崇明濕地被破壞,在此越冬的3000只小天鵝數量驟然降為17只。2014年7月,海南三亞鳳凰路旁一處該市僅存不多的濕地成為建筑垃圾填埋場。同年10月,一篇《眾多的園林管理、濕地及水務檢測機構,可能都有這種隱秘的所在》文章,披露濕地公園內悄悄興建的豪華別墅……
如今濕地公園建設成為一種時尚,舉凡大中型城市,都有大大小小的濕地公園問世。封閉式濕地一直是各國各地區濕地保護的重要措施之一。北京的漢石橋濕地、翠湖濕地都有不對外開放而長期涵養的區域。據來自英國的郵件轉述:英國倫敦將城市附近荒廢的老工業區改造成為濕地公園,建成8年后才對外開放。
翻閱與濕地保護有關的《環境保護法》《水法》《水土保持法》《漁業法》等,都缺乏可供操作的濕地保護規則,濕地概念極其模糊;各地只有六七個省、市有相關條例出臺,這些原則性的條例似乎很難上升到環境執法的力度。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濕地面積比10年前減少339.63萬公頃;十年之內,濕地面積銳減兩成。
北京永定河濕地公園建設始于王平鎮濕地,是由廢棄的礦洞長年排放的污水過濾之后的“中水”作為濕地水源,濕地底部用石子鋪設,之后覆蓋金屬網罩,形成對水資源的又一次凈化。此后濕地公園向南延展到三家店、蓮石湖、盧溝橋……不過人工濕地公園的缺陷在于硬化路面過多、樹木稀少、三兩種花卉的人工種植替代了植物的多樣性。
無名山谷的濕地多種植物以雜草、灌木、樹林形成了多層次的植物覆蓋,這是城市綠化三層級原則的來源。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