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化”在行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布局新境界
制度堤壩:筑牢發展“生態底線”
《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中提出,不管領導干部是在位還是退休,只要損害生態環境,就“終身追責”。“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實現“綠色化”發展,就要把破壞生態環境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從年初新《環保法》實施,到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4個涉及環境保護的文件,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生態“制度堤壩”日益筑牢。
過去,由于環保執法處罰力度小,有些企業排污“有恃無恐”。新年第一天,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正式實施,有人形象地說:“環保執法也有了牙齒。”此后,環保部門充分運用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以及移送行政拘留等手段,執法力度日益加大,對排污企業形成了有力威懾。據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鄒首民介紹,1月到4月,全國范圍內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共160件,罰款11229.51萬元。
緊接著,1月上旬,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部署改革創新治污模式,吸引和擴大社會資本投入,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
“以前是‘誰污染,誰治理’,由排污企業負責治理。由于排污企業在環境治理人員、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局限,往往導致污染治理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王善成說,鼓勵專業化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有利于降低治理成本,進一步提高治污效率和效果。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灰色環評”備受詬病。從3月2日到3月24日,環保部連續發布6項有關環評通知、規定等,不僅明確給出了“紅頂中介”脫鉤時間表,而且在《關于嚴格廉潔自律、禁止違規插手環評審批的規定》中提出,嚴禁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及其家屬插手環評。
“要徹底解決環評‘紅頂中介’問題,決不允許‘卡著審批吃環保、戴著紅頂賺黑錢’。”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說,環保部所屬事業單位的8個環評機構,今年率先全部從環保部脫離,其他地方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脫離,逾期不脫離的,一律取消環評資質。
水,是生命之源。今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正式發布,給出了健全水污染治理網絡的線路圖。與以往行政規定有很大的不同,“水十條”每個段落的最后附有具體牽頭落實部門和參與部門。據測算,“水十條”相關投資將達兩萬億元。
5月,環保部聯合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單位,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涉及自然保護區開發建設活動監督管理的通知》,進一步加大對自然保護區的監管與保護。7月,環保部宣布,《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草案)》獲原則通過。草案明確了環保部門可以通過征求意見、問卷調查、專家論證會、聽證會等方式開展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活動,以及公民舉報環境違法行為的舉報途徑。
短短半年時間,國家相繼出臺和實施生態建設相關法律法規,直指過去生態建設中的突出問題,既呼應了人民對美好環境的訴求,又筑牢了經濟發展的“生態底線”,為建設美麗中國激濁揚清。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