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古村落保護:既要活下來,也要活得好
古村落老虎際位于泰寧縣大龍鄉境內,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邱燦旺 攝
A國保、省保不如村民自保
在參觀者眼里,古村落越原始越有味,但原住民又希望,生活得更舒服、更現代一點。一面是保護村落的期許,一面是改善生活的需求,如何取舍和平衡?
因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閩臺歷史民俗文化資源保護與產業化問題研究》,廈門理工學院教授劉芝鳳對全省58個縣300多個村落進行深入調研。她發現,古村落空巢現象極為普遍,幾乎村村都有一半以上人家空巢。空巢現象使得古村人氣不旺,老建筑頹塌,一些國家級、省級歷史文化古村落瀕臨湮滅。
“保護古村落,最應該保護的是人。要想方設法讓村民愿意生活在古村落、自覺建設古村落。”東北大學設計系教授趙琛在閩北考察后發現,當前古村落保護的主力來自政策和企業資本,村民反倒不怎么關心,他們更關心生活能否得到改善。
趙琛說,福建古村落里的祖屋產權復雜,一些符合國家文物標準的房屋本可以通過申請得到一定的修繕費用。但由于法律規定,一旦接受國家修繕,房屋產權不可以隨意轉讓。由于這些房屋產權都是多人共有,族人之間意見不統一。所以,祖屋往往面臨無人修繕、瀕臨倒塌的局面。
“古村落保護不能只靠宣傳,要以知識的形式廣泛傳播,讓保護觀念根植于每一位生活在古村落里的孩子心里,提升古村落文化價值的認同感。”趙琛建議。
對此,省全民終身教育促進會秘書長陳宜安深表認同。她曾多次到古田縣黃田鎮鳳亭村考察,指導鳳亭村進行傳統村落保護。
鳳亭村是一代宗師林耀華的故鄉,他在代表作《金翼》中這樣寫道:“每當天空清澈無云之際,向金雞山低坡上的一抹翠綠中望去,就可以發現其中掩映的農舍屋脊,屋脊上依次疊壓的片片灰瓦,宛如魚兒身上覆蓋的魚鱗。”字里行間,處處是濃郁的鄉愁。
“保護古村落,鳳亭村深耕在地文化,從打造‘金翼’文化品牌開始。”陳宜安說,鳳亭村把傳統村落保護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一方面邀請臺灣的學者、鄉村達人和大學生走進鳳亭,與當地鄉親互動交流;另一方面,臺灣鄉村邀請鳳亭村長和林耀華研究會會長等到臺灣考察。
“古村落保護的主體是居住在村落里的鄉親,他們的保護意識不是與生俱有的,也不是自然生成的,要讓村民了解自己的土地和生長于這塊土地的文化。”陳宜安說。
編輯:jiym
相關閱讀
濟南章丘這個古村落里竟藏著顆千年古樹
在章丘區的南部山區山谷中,竟然藏著一處可能數百年的古村落——沒口村!【詳細】
中國百個百年古村落有望獲活態保護運營
中國古村落活態保護大會將于5月12日至14日在河南林州市召開。大會主辦方計劃用1-2年在全國甄選100個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古村落或微型小鎮...【詳細】
臺州171個古村落列入“省保”數據庫
近日,臺州市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暨“三位一體”改革工作推進會在該市行政大樓召開。黃巖區就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作了交流發言。市農辦、市農業局等多個部門建言獻策,為保護利用好歷史文化村落、推進我市“三位一體”改革工作積極出謀劃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