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專家就生態城市可持續規劃加強交流
在近日舉行的“對話——中英視野下的生態可持續規劃”研討會上,英國卡迪夫大學中英生態城市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于立指出,生態城市的建設與規劃是對過去100多年城市化進程中城市建設模式的反思,是試圖解決城鎮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探索性創新。
“國內很多城市雖然意識到了化石能源的消耗引發的諸如氣候變暖、臭氧減少、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但是提出‘低碳生態城市’、‘綠色城市’的發展并沒有充分考慮到自身獨有的發展問題。”于立說。
于立認為,規劃與建設生態城市不僅要重視環境保護和低碳節能發展,還應考慮本地的文化和風俗,包括建筑風格的規劃與設計。
他引用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城鎮建設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并建議規劃師深入當地,體會最地道的風土人情,才能規劃和設計出最有人情味、以人為本的城市。
他舉例說,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在沙漠地帶建設的新城市馬斯達爾就充分體現了當地文化和傳統。公共廣場通過狹窄的林蔭小道與住宅、餐館、戲院和商店連接起來,提供以步行街為主的舒適環境。城內建筑采用傳統的麥地那建筑風格,阿拉伯式的露天市場、風塔等體現了民族特色。
研討會主辦單位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分院的院長陳易表示,近十幾年來,中國引進了很多西方城市規劃理念與概念,無論是否適合中國的實踐,都被“不遺余力”地推廣和應用。誠然,規劃非常需要學術創新,但它同時又是樸素的。
“南大規劃院北京分院一直致力于將各種學術思潮和理念回歸樸素的規劃,使之成為真正解決問題的工具。”陳易說。
本次研討會是該院與英國阿特金斯公司合作項目的一部分,雙方簽訂了可持續城市合作的戰略協議,共享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的經驗,研究符合中國國情的城市規劃方案。
在研討會上,英國阿特金斯公司低碳和可持續部門高級董事休伊特介紹了由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繁榮基金資助、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協同資助、該公司撰寫的《低碳生態城市規劃方法》,旨在為中國的低碳生態城市規劃提供一個新藍圖。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王文杰:哈爾濱城市森林研究看生態城市建設
最近在貴陽召開了生態峰會,提出了要建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200個國家級森林城市,這是到2020年的目標,現在已經有165個了,到2025年要增加到300個。在生態城市建設中樹木大有可為【詳細】
車生泉:生態城市與海綿城市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副院長車生泉教授發表題為《生態城市與海綿城市》的主題演講。他提出,城市中人是核心,城市生態系統應當是以人為主體【詳細】
塔瓦才?科博凱奇:生態城市景觀方法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亞洲著名景觀設計師、泰國LAB景觀設計事務所創始人塔瓦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