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總體規劃公示 建絲路經濟帶重要節點
中心城區范圍
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業基地,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并將逐步建設成為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現代城市。
城市性質
國際旅游城市;新歐亞大陸橋中國段中心城市之一;國家重要的航空航天、科研教育、現代制造、高新技術等產業基地;區域樞紐城市;中國西部經濟中心;陜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線兩帶”的核心城市。
城市職能
突出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老城區與新城區各展風采,人文資源與生態資源相互依托的城市特色,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發展目標
2020年,西安市域人口規模為1070.78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70.57萬人,居住半年以上的外來人口200.21萬人。市域城鎮人口規模為850.67萬人(含西咸新區85萬人),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為434萬人。
2020年,全市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960平方千米以內(含西咸新區85.1平方千米),人均城鎮建設用地控制在112.85平方米以內;中心城區的城市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490平方千米以內。
此次總規修改提出,要建設市域生態系統和空間管制,將西安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城市。同時構筑以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為骨架的通達國際、輻射區域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打造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生態保護
山水城田塬協調共生 西安要成為生態城市
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妥善處理好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強化生態剛性約束管控,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把西安建設成為山、水、城、田、塬協調共生,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城市。
市域生態功能區劃分為大秦嶺生態保護區、城市生態建設緩沖區、城市生態隔離體系控制區(含生態控制區、生態協調區和城市建設區)。
劃定城市基本生態控制線,嚴格保護生態基底,保障城市基本生態安全。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包含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坡度大于25%的山地、林地、基本農田保護區、一級水源保護區、郊野公園、水系、湖泊、濕地、地質災害高易發區、生態廊道和隔離綠地。
空間管制
不斷優化市域空間布局 控制和改善區域環境
為協調城市建設與區域生態保護的關系,優化市域空間布局,引導各項建設,控制和改善區域環境,將城市規劃區劃為禁止建設區、限制建設區、適宜建設區,并針對這三類管制區,制定相應的管制規則。
禁止建設區是指市域范圍內具有重大自然和人文價值的場所與空間,區域性重大基礎設施通道,以及如進行建設可能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危害的地區。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區、重點河流水域控制區、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地下水源核心保護區、文保單位的重點保護區、國家或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區域性交通廊道的緩沖綠帶、重大基礎設施通道安全防護區、大型生態公園和對區域的生態環境起到關鍵作用的區域等。該類地區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嚴禁各類建設活動。
限制建設區是指市域范圍內對各類建設具有生態敏感性的地區,以及因自然災害等原因不宜建設的地區。一般包括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地下水源防護區、文保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歷史文化街區的重點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區、國家或省級自然保護區的非核心區、經濟林、區域性交通廊道控制用地及一般農業生產用地等。該類地區應對各類建設活動加以嚴格控制,其中現有的各類城鎮、農村居民點應嚴格按照規劃適度開發建設。
適宜建設區是指市域范圍內城市發展方向的重點建設地區。包括中心城區、副中心城市、外圍組團、縣城、鎮和村莊以及獨立的產業組團、工礦區的規劃發展用地。該類地區是城市發展優先選擇的地區,應根據規劃要求進行建設。除此之外,現狀城市建成區也列入該類區域,包括城市現狀居住、公共設施、市政公用設施、工業、倉儲、對外交通、道路廣場、城市綠地和農村居民點用地等。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