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新區蛻變:從工業園區到生態城市
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年來,濱海新區全方位推進綠色城市、綠色經濟和生態環境建設,著力打造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示范之城,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環境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宜居之城,成為創新要素匯集、創新活力迸發的創造之城。
在渤海之濱,薊運河畔,有一座新城,它從一片鹽堿灘涂發展為生態城市,荒蕪之地變成了安居樂業的樂土,這里便是中新天津生態城。2013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對生態城建設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并指出:生態城要兼顧好先進性、高端化和能復制、可推廣兩個方面,在體現人與人、人與經濟活動、人與環境和諧共存等方面作出有說服力的回答,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示范。
生態城的發展之路,正是濱海新區綠色發展的縮影。
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年來,濱海新區全方位推進綠色城市、綠色經濟和生態環境建設,著力打造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示范之城,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環境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宜居之城,成為創新要素匯集、創新活力迸發的創造之城。如今的濱海新區,綠色發展產業基礎雄厚,政策體系完善。一個從現代工業園區正華麗轉身為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新城區正款款走來。
綠色城市示范生態宜居建設
在濱海新區的綠色發展中,生態城的發展之路無疑為生態宜居城市建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走近生態城,干凈整潔以及滿眼的綠色,是大部分人對生態城留下的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而這一切,卻是在原本極為惡劣的自然條件下發展而來。
三分之一的鹽堿荒地、三分之一的廢棄鹽田,還有三分之一的污染水面,如果回溯到2008年9月生態城奠基動工的開端,可以看到,從一開始,濱海新區就選擇了“hard”模式。曾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選址在一片荒灘鹽堿地建一座新城,而且這個新城是能夠體現綠色、低碳及循環發展,能夠體現生態文明的理念,在這樣的城區搞這樣的示范有很大的典型意義。
如今,生活在生態城的人們,已經開始享受著綠色生活:不出樓門甚至樓道即可通過氣力垃圾輸送系統分類投放一般生活垃圾;在家里,太陽能熱水器是家庭生活熱水的重要來源之一;步行10分鐘左右就能到達社區中心,在500米半徑之內就可以解決孩子上學,以及購物、就醫等問題。上班、購物等,都可乘坐區內的免費公交車,茶余飯后還可以選擇生態谷、慧風溪等公園漫步。
支撐這一切的,是“生態細胞-生態社區-生態片區”的三級居住模式,國內首套綠色指標體系以及產業低碳化理念等。目前,生態城8平方公里南部片區基本建成,年生產總值135億元,累計吸引固定資產投資超1000億元,引進企業3400余家,注冊資金近1400億元,就業及居住近5萬人。(下轉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在生態城市建設的指標體系、綠色產業發展、居住模式、節能減排等方面,中新天津生態城都做出了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
經過多年的努力,生態城徹底治理了積存40多年工業污染的污水庫,污染底泥治理技術獲得多項國家專利,完成了330萬平方米的景觀綠化,探索了一條綜合開發利用鹽堿荒灘的路徑。
作為濱海新區綠色發展的縮影,從海綿城市、社會管理再到生態指標體系,生態城的一系列成型經驗具備了在全國推廣的基礎。被稱為世界“生態城之父”的艾洛·帕羅海墨教授也曾表示:“不是說一個生態城就能拯救全球,但中新天津生態城會帶來更多的生態城市。”
2014年,《中國-新加坡天津生態城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正式獲批,《方案》指出,到2020年,生態城將建設成為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區、綠色發展體制機制的創新區和綠色思想文化的策源地。通過積累經驗,生態城將為推動全國綠色發展提供借鑒和示范。
編輯:kangyuxuan
相關閱讀
王文杰:哈爾濱城市森林研究看生態城市建設
最近在貴陽召開了生態峰會,提出了要建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200個國家級森林城市,這是到2020年的目標,現在已經有165個了,到2025年要增加到300個。在生態城市建設中樹木大有可為【詳細】
車生泉:生態城市與海綿城市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副院長車生泉教授發表題為《生態城市與海綿城市》的主題演講。他提出,城市中人是核心,城市生態系統應當是以人為主體【詳細】
塔瓦才?科博凱奇:生態城市景觀方法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亞洲著名景觀設計師、泰國LAB景觀設計事務所創始人塔瓦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