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丨特色小鎮,究竟該如何建?
各界專家對建設特色小鎮的觀點
住建部原副部長劉志峰:特色小鎮建設需要降溫
“特色小鎮需要降溫。”住房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劉志峰20日在由新京報舉辦的“遇見中國特色小鎮啟動峰會”上表示,自2016年公布計劃,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特色小鎮之后,特色小鎮的發展超出想象,出現了生搬硬套、脫離實際的問題。劉志峰表示,特色小鎮將解決目前大城市面臨的住房困難、交通擁擠、污染嚴重等大城市病問題。“但目前需要呼吁有關部門為特色小鎮熱降溫,特色小鎮重疊、交叉、重復,同質化非常嚴重。” >>詳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吳平:打造特色小鎮要堅持生態優先
發展特色小鎮要樹立生態綠色理念,完善綠色政策頂層設計,建設運營全過程要強化生態綠色思維,產業選擇須兼顧“特色”與“綠色”。發展特色小鎮要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特色小鎮所要求的生態,是紅線、底線,也是優勢所在。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特色小鎮建設的全過程和各領域,走出一條綠色、集約、智能、低碳的特色小鎮建設之路。>>詳細
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特色小鎮建設應確保“一鎮一風格”
特色小鎮在推進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有的地方存在認識誤區,對特色小鎮的獨特內涵把握不夠,把特色小鎮完全與以工業制造業為主的園區,與傳統意義上的景區和鄉村等同起來;有的地方不夠重視產業特色培育,小鎮與小鎮之間產業雷同度過高,造成同質競爭;有的地方改革創新不足,跳不出傳統的思維定勢、路徑依賴和體制束縛,市場作用發揮不夠充分。>>詳細
方塘智庫創始人葉一劍:景區化不應是特色小鎮發展方向
包括文旅特色小鎮在內,特色小鎮建設的核心是促進包括文旅產業在內的特色產業的發展,推進區域和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創新創業的平臺,也是特色小鎮所在地區整體轉型過程進行全球資源配置的平臺,哪怕是免收門票的開放式景區的建設邏輯,也不適配于是特色小鎮的建設。在特色小鎮的文旅功能配套或者說文旅產業的發展,門票經濟不應該是特色小鎮文旅產業收益的主要來源。>>詳細
編輯:l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