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毀滅性特大地震是建筑物垮塌的元兇
日期:2008-06-18 來源:金融投資報 作者: 我要評論()
權威建筑專家談5.12汶川大地震——— 據四川日報報道昨(17)日,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馮遠,四川省建筑設計院顧問、總工程師李就廣大讀者關心的地震對建筑的影響等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汶川大地震對建筑物的破壞為什么這么強?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 李:這次地震是新中國建國以來在人口稠密區發生的一次震級為8.0級、震中烈度可達11度的毀滅性特大地震。它的破壞性相當于約1000個兩萬噸TNT原子彈的能量,加上震源深度為10-20公里,屬于對建筑物破壞很強的“淺源地震”。所謂淺源地震是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的叫“深源地震”。震源超過100公里的地震,在地面上幾乎不會引起災害。 建筑物的抗震安全,不但與設計、施工、材料有關系,還與建筑物所在地區的場地和地基密切相關,特別是與建筑物遭遇的烈度關系很大。我國的地震烈度表把地震烈度分為12度,1-5度建筑物一般不會發生安全性損壞,6-10度對房屋就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11-12度會造成房屋毀滅、山河改觀。每次地震表示其大小的震級只有一個,而烈度隨離震中的遠近不同而不相同,離震中越遠,烈度越小,二者的意義是不同的。如果把地震比作一次炸彈爆炸,則炸彈的藥量就好比震級,炸彈對不同地點的破壞程度就好比烈度。 這次地震重災區建筑物垮塌嚴重,主要原因就是重災區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以內,當然難以抵御特大地震烈度高達9-11度的破壞。 記者:住宅的使用壽命一般有多少年?以前的房屋樓頂普遍采用預制板設計,現在普遍使用現澆結構,其抗震情況是不是更好? 馮遠:我國有關規范標準規定,一般住宅的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建筑壽命和結構設計使用年限是有區別的。建筑壽命指從建筑開始直到建筑毀壞的總時間。設計使用年限指在規定的期限內,建筑在正常設計、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一般維護下應達到不需進行大修而能保持工作性能的預期目的。當房屋建筑達到設計使用年限后,經過鑒定、評估可判別能否繼續使用,很多建筑在經過正規加固維修設計及施工后,可繼續使用。 記者:在非重災區,有些建筑在地震后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裂縫,對居住有影響嗎? 馮遠:非重災區的建筑物由于地震引起的裂縫有兩類:一類是主體結構上出現裂縫,一類是填充隔墻上的裂縫,這些裂縫均應由具有資質的專業機構進行鑒定、評估,以確定是否需要進行加固修復。如符合加固修復條件的,應由具有資質的設計、監理、施工單位完成加固工作,加固后的建筑才能保證安全要求。 記者:承重墻在裝修過程中被大面積拆除,會不會對抗震性能有大的影響?對房屋裝修有何建議? 李:這不但會使房屋的抗震性能大受影響,甚至不發生地震時房屋的安全也得不到保證。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在未經設計單位重新修改設計認可時連“少量拆除”都不允許。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