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車偉: 特色小鎮建設既要立規矩、又要指方向
4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在浙江省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召開了2019年全國特色小鎮現場經驗交流會。會議的主題是“堅持規范糾偏、典型引路兩手抓,推動特色小鎮有序發展”。由此可見,會議目的是堅持立規矩和指方向并舉,推動特色小鎮逐步回歸到有序發展、理性發展、高質量發展的軌道。
一方面,通過引導各地區各有關部門開展淘汰整改,為特色小鎮建設確立了規矩。早在2017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4部門就印發了《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16條規范管理措施,特別是嚴防政府債務風險、嚴控房地產化傾向、嚴格節約集約用地、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四條措施,劃定了不可觸碰的四條紅線底線。2018年8月,又印發了《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提出了若干規范管理措施。自此,特色小鎮規范發展的機制進一步完善、規矩進一步確立。開展淘汰整改是一種新嘗試新辦法,既能糾正其偏差、又能倒逼其進步,是這兩份文件最重要、最有力的舉措。
會上介紹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開展的淘汰整改工作情況,意味著這些規矩切實落了地。目前,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的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共有三個,分別是兩批403個“全國特色小鎮”、96個全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50個國家森林小鎮。按照《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住房城鄉建設部命名的兩批403個“全國特色小鎮”已被正式更名為全國特色小城鎮;國家體育總局在全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中淘汰整改了34個。各省份在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培育名單、市縣區級特色小鎮創建培育名單、政府創建名單外市場主體自行命名特色小鎮中,共淘汰整改了385個“問題小鎮”。
除此之外,“暫時保留名單”也意味深長。這說明后期還要視名單內的特色小鎮創建情況,持續進行動態調整和優勝劣汰。這向社會釋放了一個明確信號,即淘汰整改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個常態化、長效化的過程。那些“暫時保留名單”內的特色小鎮也不是全然無憂,必須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爭當排頭兵。
另一方面,通過優化政府服務和推廣典型經驗,為特色小鎮建設明確了方向。在優化政府服務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鼓勵各地區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結合地方實際創新土地、財政等政策手段;國家發展改革委也在會同有關機構,不斷完善政銀企對接服務平臺,引導政策性商業性金融機構在債務風險可控前提下,支持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特色小鎮,為產生更多精品小鎮和典型經驗提供制度土壤。
會上推廣了“第一輪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即在打造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新引擎、探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徑、開拓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新空間、構筑城鄉融合發展新支點、搭建傳統文化傳承保護新平臺等五方面經驗。這與有關部門和地區一勞永逸的“命名制”“發帽子”傳統做法截然不同,是將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典型經驗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以期引導更多特色小鎮因地制宜、學習借鑒,積極探索自身發展之路。這種措施和做法,是政府治理方式和手段的轉變,是對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踐行,有利于引導特色小鎮發展產生更大實效。
特色小鎮的政策方向已經基本明確,未來政府之手既會托舉“玉凈瓶”,為特色小鎮發展淋下“政策甘露”;也會高舉“打神鞭”,繼續淘汰“問題小鎮”。在熙熙攘攘、如火如荼的特色小鎮建設熱潮中,各方面應從實際出發,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堅持因地制宜、特色興鎮、產業建鎮,把握方向、看清形勢,努力走出一條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集聚、宜業宜居、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之路。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
編輯:周星宇
相關閱讀
深圳邁向全域公園城市
從特區建立前僅有2個公園,到建成“千園之城”,再到如今邁向全域公園城市,“公園即城市、城市皆公園”的人居愿景在這里落地生根,“推窗見綠、出門進園”成為人民的生活日常【詳細】
鄭州:數字賦能讓公園治理更“智慧”
將“五結”服務經驗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創新推出“黨建+網格+大數據”智能體治理模式,以“全鏈條責任、全要素單元、全回應渠道、全參與活力、全覆蓋中樞、全周期運轉”六大體系為骨架【詳細】
貴州:“山地公園省”的“流量密碼”
從黃果樹巨瀑轟鳴,到荔波小七孔碧潭倒映,再到梵凈山巔云霧鎏金,貴州在“長夏全無暑氣侵”的多彩山水畫卷中彰顯清涼魅力,更以豐富的業態讓清涼觸手可及【詳細】
中國首座海鹽主題文化旅游公園在大連開園
7月20日,中國首座海鹽主題文化旅游公園——大連海鹽世界公園正式開園。該公園由大連鹽化集團傾力打造,以“海鹽”為核心IP,深度融合傳統鹽業文化與現代生態旅游,開園當天同步啟動的鹽田蝦捕撈季【詳細】